中新網黑龍江新聞6月27日電(林穎 董宇翔)近日,黑龍江省首家腸道微生態診療中心在黑龍江省醫院正式宣告成立,該中心包括南崗院區和香坊院區兩個診療中心,由兒科腸道菌群移植門診、孤獨癥門診、內科慢性腹瀉便秘門診、失眠門診(顱骶療法)等聯合構建。今后,在傳統醫療技術認定為臨床上“無計可施”或診療方法收效甚微的部分病種,尤其是腸道艱難梭菌感染、頑固性便秘、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經過省醫院腸道微生態診療中心腸道菌群移植術治療后,或將取得顯著療效,也為患者增加了治愈相關疾病的希望。
據了解,腸道菌群和健康狀態息息相關,在調節代謝、調控炎癥、調控腸道上皮發育、誘導先天性免疫、參與物質代謝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菌群紊亂與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重建腸道菌群主要有三種途徑:抗生素、益生菌和菌群移植(FMT)。其中菌群移植是將健康人糞便菌群移植到患者體內,重建腸道菌群,以實現緩解和治療疾病的目的,成為臨床干預部分慢性疾病的顛覆性綠色療法。
目前可在黑龍江省醫院腸道微生態診療中心經由腸道菌群移植術(FMT)項目初步診療的疾病包括:消化系統疾病中的腹瀉、便秘(功能性便秘)、艱難梭菌感染(CDI)、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易激綜合征(IBS)、放射性腸損傷等;兒科疾病中的自閉癥、孤獨癥等;其他相關疾病包括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綜合征、免疫系統疾病、代謝綜合征、睡眠障礙等。
據介紹,黑龍江省醫院對腸道菌群移植技術早有研究,副院長孫曉梅早在2016年就曾為一名重癥偽膜性腸炎老年女性患者移植了其孫女捐獻的“便便”進行治療。經過多次糞菌移植后,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被成功移植到患者腸道內,通過平衡腸道菌群來達到治病的目的。對癥治療后,該患者的病情得到明顯緩解,同時這也是省醫院接受腸道菌群移植治療的首例患者。
為提高醫院腸道微生態診療技術水平,在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大力支持及醫院黨委的積極推動下,黑龍江省醫院黨委班子成員于2024年初赴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對腸道菌群移植診療進行調研。經雙方協商,黑龍江省醫院與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就腸道微生態移植診療領域達成合作,簽署產、學、研一體化的腸道微生態與腸菌移植臨床和科研合作協議。協議主要包含了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協助黑龍江省醫院進行腸道微生態與腸菌移植技術的臨床診療、轉化研究及科研技能等相關培訓,并致力于推進雙方的科研互助、科研成果共享,以及定期舉辦腸道微生態研究相關的學術會議,以期提高黑龍江省在腸道菌群移植方面的科研能力及技術水平。
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幫助下,黑龍江省醫院已成功申報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并準備申報省重點實驗室,同時于2024年3月起分批次派駐消化科、兒科、中醫科等醫療護理工作人員前往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學習腸道菌群移植術(FMT)并獲得該項技術的操作資質。(完)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