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汽車展覽會的收官之作,也是車企來年的風向標,2024年廣州車展已經正式開啟年終銷量爭奪戰,除了銷售精英全力清庫存,為年終獎作最后努力之外,這一次展會終于有大不同!
在合資車企掌控中國汽車市場數十年,造車新勢力戲精吸睛十年后,傳統自主車企終于來到了舞臺中央,全民電動智能化時代也真正到來。
在11月15日車企媒體日發布會的流水席中,我們參加的其中10場活動都是傳統車企,其中主要是傳統自主車企,比如比亞迪、奇瑞和長城汽車,最大的變化是它們開始真正有電動和智駕的新故事可以講一整場發布會。
雖然這一次沒有去蔚來、小鵬和小米等新勢力所在的D區展館,但雷軍到各大展館巡展總能自帶巡游隊伍說明了一個事實,它們依舊是流量來源,它們仍然將企業領導個人IP和流量放在了第一位。
至于新勢力車企的汽車產品,如今也沒有了當年的好奇和有趣,一方面是造車新勢力已經到達更平穩的增長期,另一方面是電動、智能與智駕在市場上已經見怪不怪。
市場寧愿去看雷軍睡在車間,并且轉頭就吐槽是假睡,也很難為電動智能汽車的沖動買單,這么些年中國用戶也算是見過了世面,不愿意再為PPT和情懷買單,而更愿意當事不關己的看客。
在比亞迪實現單月銷量超過50萬輛,400萬輛年銷量規模初步完成新能源汽車普及之后,越來越多人發現電動智能汽車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用戶的審美和需求逐漸疲軟,車還是那輛車。
如果僅僅只有比亞迪一家新能源車企,車市上只剩下被打趴的合資車企和燃油車,我們對新能源汽車也不會這么快就感到一絲絲隱約的厭倦。
在比亞迪之后,吉利、奇瑞和長城等主流傳統車企都陸續推出了插電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是現有燃油車型的動力升級,更是全新品牌和新系列產品。
自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50%,如今真正成為了教育市場甚至是打破造車新勢力夸大其詞的主力。
超長續航和超級快充、大冰箱和大彩電等等這些汽車新事物,并不是動輒需要30萬元的高付出成本,10萬元級別車型就已經可以擁有,電動智能汽車開始走下了高高在上的神壇。
我們如今已經可以隨手就開走一輛電動智能汽車,對這個曾經全新的市場逐漸擁有了真實而具體的感知,也開始懂得了這個細分市場原本只是一場營銷、流量和資本的游戲玩物。
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加速電動智能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但未來并不一定就是特斯拉原本以為的那樣——燃油車企會被消滅掉,而是百年汽車工業啟動的規模宏大的大躍遷。
當全球市場的豐田、大眾和通用,中國市場的比亞迪、吉利和奇瑞等車企,開始全面發力電動智能化市場,并攜手實現全球布局,造車新勢力存在的必要性正在急劇降低。
從以前數不清、認不得的繁雜造車新勢力品牌,到如今擁有汽車市場一席之地的主流造車新勢力寥寥無幾,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參與者不斷陷入波峰和波谷的曲折發展道路,未來依舊充滿變數,造車新勢力尤其受到嚴峻的考驗。
我們從不懷疑中國汽車產業會誕生又一家像特斯拉和比亞迪這樣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但自主傳統車企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希望,造車新勢力的跨界式領先優勢已經被傳統自主車企的斷層式優勢所取代。
雖然供過于求和極度內卷讓整個汽車市場陷入了未來焦慮,但商業社會從來都不缺乏競爭,甚至本質上就是你死我亡的爭奪戰。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70多年來,退出市場的合資車企和自主車企不在少數,而造車新勢力和電動智能化技術正在一步步重塑市場。
傳統車企曾經看不懂,或者甚至提不起興趣而不想有所為,如今隨著政策的支持、技術的發展還是成本的遞減,奇瑞汽車尹同躍口中的“不客氣”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終極奧義。
現在的中國汽車市場,哪家車企手上沒有一兩項遙遙領先的自研技術?
全民電動智能汽車時代的到來,要感謝特斯拉、蔚來和理想等造車新勢力,而如今市場的關注度重新回歸傳統車企,讓人看到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時代變遷。
通用和大眾全面降低中國汽車市場燃油車的售價,豐田和本田的全新電動智能汽車即將開始密集上市,造車新勢力依舊還是李增程、余大嘴和雷躺贏,汽車市場全面開戰的時刻來了。
在2024年廣州車展的現場,我們看到了整座場館充滿琳瑯滿目的全新車型,但已經不再討論該不該買電動汽車,而是糾結買哪一款。
廣汽集團一口氣推出了三款全新電動智能汽車,而比亞迪則在廣汽集團眼皮底下首開專館,全民電動時刻真正到來,但又有誰會在沖破黎明的擁擠路口被無情踐踏而無法迎接光明?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