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觀新聞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怎樣讓患者盡快用上目錄里的好藥新藥?12月17日,上海市醫保局會同市衛健委、市科委、申康中心召開國談創新藥落地院企交流會,醫療、醫保和醫藥三方代表促膝而坐,圍繞這一問題談了整整一個下午。
時間提前,規模擴大
醫保牽頭,搭建醫院與醫藥企業面對面交流平臺,這在上海已經不是第一次。今年1月10日,也就是2023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實施第10天,市醫保局組織了一場創新藥產醫融合交流會,各方協同推進國談創新藥高效落地。
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市場準入負責人范蔚文對那場交流會印象深刻。在她看來,交流會對加速國談藥入院起到了很大作用,這一年,羅氏多款國談藥在上海醫院的準入情況遙遙領先全國,“我們深深感受到,上海對創新藥的支持力度空前”。
記者注意到,與第一次相比,這次三方交流會的時間提前了,場子變大了,參會人員也明顯更多了。首次參會的上海津曼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醫學總監史玉祥說,公司共有3款創新藥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這離不開上海醫保部門全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創新藥納保,連續四年對企業進行政策、談判輔導,并采取各種方式支持新藥品臨床應用。
“我們會充分利用好這一院企交流推介渠道,讓更多醫院、醫生了解創新藥品,使用這些藥品。”她表示,也希望這種會議能夠常態化、制度化。
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說,以介紹創新成果及特點信息的方式開展院企交流,讓企業與醫療機構面對面溝通、近距離對接,能夠推動醫保、醫療和醫藥三方相向而行,形成進院共識。“我們將三方交流會的召開時間往前移,就是希望在明年新版目錄落地后,廣大患者可以第一時間用上好藥、新藥。”
真支持創新,支持真創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創新藥通過談判方式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中,國談藥品種已達425個,其中大多是治療特重大疾病藥品。
這些國談藥能否為患者所用,取決于醫院采不采購、醫生開不開藥。前者與藥事會機制密切相關,只有通過醫院藥事會審議,國談藥才能入院;后者則需要讓臨床醫生更了解、熟悉創新藥的特點。
市衛健委副主任虞濤在交流會上提到一個數據:今年1月至7月,上海醫療機構使用創新藥的數量是去年的2倍。他表示,下一步,市衛健委將推動本市醫療機構提高藥事會效率,進一步縮短開藥事會的時間和周期;加強臨床對創新藥的認知;鼓勵開展創新藥療效評估和真實世界研究。
“今天會一開完,我們馬上就要召開藥事會了。”瑞金醫院副院長蔡偉告訴記者,接下來將充分利用好醫保支持性政策,根據臨床需要將談判新增藥品引進醫院,做到“應配盡配”,同時做好相關培訓工作,為臨床一線醫務人員介紹藥物特性和使用需求。
此外,對于未納入藥品供應目錄的藥品,本市醫院建立了國家談判藥品審批綠色通道,醫生可以根據臨床需要,通過醫院臨時用藥申請流程進行審批及采購,保證臨床用藥需求,做到“應采盡采”。
“我們始終堅持真支持創新、支持真創新。”市醫保局局長夏科家指出,近年來,無論是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集采,還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支持商業健康險發展,這些政策都奔著支持真創新的方向而去。第三方機構數據表明,上海已成為全國對創新藥最友好、入院使用最暢通的城市之一。
欄目主編:張駿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