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聞客戶端2月26日訊(通訊員 張皓月)在醫學領域,血管外科醫生常被稱為“生命管道的守護者”。而當一位八旬老人體內潛伏著一顆直徑超6厘米的巨大髂動脈瘤時,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拆彈行動”悄然展開……
驚心發現:八旬老人體內暗藏“炸彈”
82歲的患者張某近半年時常感到右下腹隱隱脹痛,起初以為是腸胃不適,直到一次體檢超聲檢查,才發現右側髂動脈上竟藏著一顆“不定時炸彈”——髂動脈瘤,直徑已達6.2厘米。
動脈瘤并非腫瘤,而是血管壁薄弱后形成的異常膨出。一旦破裂,患者可能在幾分鐘內因大出血休克死亡,死亡率高達80%。而張某的瘤體位置特殊(累及髂內動脈分支),且高齡、合并高血壓,傳統開腹手術風險極高。
微創“拆彈”:介入手術顯神通
面對這一難題,龍口市中醫醫院介入科團隊迅速啟動多學科會診,在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李乃選教授的指導下,為張某量身定制了“微創介入手術”方案:
1. 精準“封堵”:通過股動脈穿刺,將覆膜支架精準植入瘤體近端,隔絕血流沖擊;
2. 巧妙“栓塞”:對累及的髂內動脈分支進行彈簧圈栓塞,防止側支返流;
3. 全程可視化:借助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實時監控血管重建過程。
手術僅耗時90分鐘,術后張某腹部的搏動性包塊消失,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動。
為何選擇介入手術?高齡患者的“生命優選”
髂動脈瘤傳統治療需開腹切除并置換人工血管,但創傷大、恢復慢,對老年患者尤具挑戰。而介入手術的優勢顯著:
? 創傷極小:僅需2mm穿刺口,避免開腹、器官暴露風險;
? 出血少:術中出血不足50ml;
? 恢復快:術后24小時即可活動,并發癥風險大幅降低;
? 適應癥廣:尤其適合合并基礎疾病的高齡患者。
動脈瘤隱匿兇險,早篩早治是關鍵
髂動脈瘤早期常無癥狀,但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設想。高血壓、動脈硬化、長期吸煙者是高風險人群,建議:
?? 50歲以上人群每年進行血管超聲篩查;
?? 若發現動脈瘤直徑>3cm,或增長迅速,需及時干預;
?? 突發劇烈腹痛、背痛伴血壓驟降,須立即就醫!
以技術守護生命,以溫度延續希望
從“定時炸彈”的驚險到重獲新生的喜悅,張某的案例印證了微創介入技術在高危血管疾病治療中的卓越價值。龍口市中醫醫院介入科團隊始終秉持“精準、微創、個體化”理念,為復雜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生命防線”。
責編:王軍華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