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足的陰影下,患者們常常在截肢的邊緣掙扎,生活品質一落千丈,心靈背負著沉重的枷鎖,并發癥如影隨形。2023年至今,李罡借助“顯微游離組織瓣移植技術”為數十位糖尿病足患者守護了肢體的完整,讓他們逃過一“截”,為他們點燃了生的希望。
深耕燒傷整形領域14載,他不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還極大地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讓他們擺脫了截肢的陰影,他就是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整形科副主任李罡。
主動學習粵語與病患拉近關系
李罡來自四川廣元秦嶺下的一個小山村。在他年幼時,村里有一名遠近聞名的赤腳醫生。“雖然她只是赤腳醫生,但是在鄉里的地位非常高的。讓我從小就感覺做醫生有一種神圣感,還有一種崇高感。”李罡坦言,這位赤腳醫生使他對醫生這個職業產生了向往和敬仰。
懷揣著這份熱忱,李罡報考了醫學院。可當上醫生后,李罡發現這份職業比想象中要難很多。醫生不光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醫生不僅要面對急診急救等情況,還需要學會跟病人溝通,與團隊進行合作。
來到廣州后,為了能更好地與到醫院就診的老人家溝通,李罡主動學習了粵語。“我現在說得可能不那么好,沒那么連貫,但我還是會盡量用粵語去跟他們交流,拉近我們之間的關系。”
李罡的手機加了上千名患者的微信,“只要患者想加我的微信我都會通過。很多時候,他們就在微信上面留個言,我要是有手術,就在手術完之后回他們,其實這樣的溝通蠻好的。”李罡曾救治過一個因病長期服用激素,導致腹股溝出現大范圍皮膚感染壞死的小女孩,從四五歲開始,至今已經跟蹤治療三四年了。其間,小女孩時不時通過父母的微信向李罡匯報情況、預約復診等,雙方一直保持交流互動。
現在,李罡每年主刀各種難度的手術數百臺,其中復雜和高風險手術占比達80%以上,高于廣州地區同級別醫師的平均水平。他認為自己選擇醫生職業沒選錯,因為醫生面臨的是持續不斷的挑戰。“每一個病人都是一次挑戰,當你挑戰成功以后,會由心而生一種快感。”
毫米級血管縫合實現組織重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中晚期的一種嚴重并發癥,糖尿病足潰瘍引發感染的概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李罡說,傳統的治療手段是先對患者的傷口進行清創,然后按周期換藥醫治。這一過程時間很長,有時候半年至一年后療效都不盡如人意,患者最終不得不面臨截肢。截肢后,患者精神壓力大,因行動不便,臥床隨之會出現壓瘡、肺部感染、心腦血管疾病、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各種嚴重并發癥。“我們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后,五年內的生存率只有50%。”李罡說。
而顯微游離組織瓣移植技術應用于糖尿病足治療,首要的目的就是治好患者腳部的傷口,避免截肢。具體而言,醫生需要從患者的大腿部取下一塊組織,通過高難度的顯微外科手術,將組織移植至腳部缺損區域,實現組織重建。這一過程中,關鍵的是毫米級的血管縫合,它要求醫生在直徑約1毫米的血管上縫8針,精細程度高、操作難度大、手術時間長。李罡說道:“血管縫合手術需要在顯微鏡放大10倍至20倍的情況下進行,稍微手抖一下,眼前就像地震一般,所以要求醫生的手要有很強的控制力。”
為了讓患者逃過一“截”,2023年以來,李罡作為首席專家開展“廣州地區臨床特色技術——顯微游離組織瓣移植在糖尿病足保肢治療中的應用”,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已成功為數十名糖尿病足患者保肢。
對比傳統的清創、換藥的治療方法,這項技術的優勢之一是快,創面修復的時間只需一個月左右。同時,修復的質量也相當高,不僅可以有效地修復創面,還能重建下肢遠端的血供,改善腳部的血運,提高組織的抗感染能力,極大降低了復發的概率。患者不僅不用截肢,創面修復后還可以正常下地走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醫生最重要的品德是共情能力
在李罡看來,作為一名醫生最重要的品德是共情能力。“能夠感受到患者的痛苦,比如身體上、經濟上的痛苦,是很重要的一個品德,也是成為一個好醫生最重要的一點。”
拿起手術刀,他是日日夜夜奮戰在手術臺前的醫生;放下手術刀,他是為研究生答疑解惑、培養優秀人才的導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他要求學生用雞翅膀等,在顯微鏡下練習血管縫合。對己、對學生,他都嚴格堅持“對患者有利”的底線,在做醫療決策時,“做對患者有利的決策,不做損害患者利益的決策,不管是身體上的損害還是經濟上的損害”。
即便是拆紗布這樣的小事,他都會多想一步,盡可能地減輕患者的身體疼痛感。在幫患者拆紗布換藥時,他不是迅速扯下紗布,而是先用生理鹽水慢慢濕潤紗布,再小心翼翼取下。“這不僅能減輕患者的身體疼痛,更增強了他們對醫生的信任感。”李罡說。他曾遇到過一家四口因遭遇煤氣爆炸全部受傷。在了解到這家的經濟困境,他和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積極協調公益組織、兒童基金、社工等資源為這家孩子治療瘢痕。
除了在醫院救治患者,李罡還會定期走進校園和社區,向公眾科普燒燙傷急救、糖尿病足等知識。近年來,他每年完成10余場“生命安全教育——急救知識進校園”科普宣講活動。
作為醫生,李罡表示最高興的事是看見患者康復。他堅信,每一次治療的成功,都是對患者及其家庭的守護。
“能夠感受到患者的痛苦是很重要的一個品德,也是成為一個好醫生最重要的一點。”
——李罡
對話好醫生
新快報:成為一名好醫生,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李罡:好醫生必須具備四個素質。第一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能為患者解除病痛。第二要有一顆仁愛的心,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都必須對患者有利,不能損害患者的利益。第三要不斷學習創新,善于總結臨床經驗,提出新方法、新思路,反哺臨床實踐。最后要善于溝通,具備團隊合作能力。
【人物簡介】
李罡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燒傷整形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燒傷、整形及難愈性復雜創面修復重建工作。在美容整形及瘢痕治療、顯微游離組織瓣移植修復復雜毀損性創面、糖尿病足保肢治療、大面積危重燒傷患者的救治等方面具有較深的造詣。
采寫:新快報記者 陳潔 高鏞舒 實習生 張齊霖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