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易每
出品 | 深度美業
近日,有消費者在“消費寶”平臺與“黑貓投訴”平臺上,同步投訴了上海華美醫美的口腔業務部。
該消費者稱,自己于2023年5月1日在上海華美美容整形醫院接受了牙齒矯正服務。當時,院方銷售人員和唐茂麟醫生對該矯正效果進行了夸大的宣傳,導致該消費者在他們的誘導下付款。
圖源:大眾點評消費者上傳
截至2024年5月11日,唐醫生通知該消費者進行復診,但該消費者因事無法前往,表示兩周后回上海再進行復診。盡管如此,唐醫生堅持要求該消費者前往,在該消費者前往治療后,認為唐醫生在未經自己同意的情況下,通過診療手段導致該消費者的牙齒縫隙擴大,并以此誘導該消費者必須進行貼面治療,否則就會影響牙齒美觀。
該消費者雖然當場拒絕了貼面治療,但最終仍然受到院方的再次誘導,還是同意了支付4000元進行貼面治療,但是該消費者當時并未立即支付。
事后,該消費者在中午和晚上進食時發現牙齒出現塞牙現象,確認了牙齒縫隙確實變大。該消費者尋求唐醫生的確認,但對方否認了責任。
隨后,唐醫生提供了幾副牙套,但該消費者感覺牙齒狀況不如5月1日前,并且出現了牙齒后移的情況。
圖源:黑貓投訴
到了2024年8月6日,唐醫生再次要求該消費者復診,該消費者表示希望加強牙齒矯正而非進行貼面,但唐醫生斷然拒絕,并要求該消費者簽訂終止治療的合同。
盡管對該治療效果不滿,但該消費者在唐醫生堅持無法繼續治療的情況下,只得接受并簽字。
8月6日當天,唐醫生要求該消費者發送郵寄地址以接收牙套(保持器),該消費者于8月12日收到牙套僅兩周后,就又發現牙齒在吃東西時出現了錯位問題,牙齒已經無法正常咬合。
于是,該消費者深夜聯系醫院客服,但對方以唐醫生忙碌為由拒絕安排復診(此時唐醫生已離職,該消費者并不知情)。
直到9月10日,該消費者才得以復診,唐醫生表示是因為智齒未包含在牙套設計中,導致治療出現遺漏,并建議該消費者拔除智齒或剪掉牙套的一半。
圖源:消費寶
該消費者表示十分不滿,認為這是院方的失誤,不應由自己一個人來承擔后果。最終,雙方決定的解決方案是剪掉牙套的一半。
但是問題卻沒有得到解決,第二天該消費者感覺咬合錯位問題更加嚴重了,遂向客服反饋,但客服態度消極,回復遲緩。
無奈,該消費者在9月13日直接前往醫院尋求解決方案,但醫院無人接待,客服也未及時聯系到負責人。該消費者感到非常焦急,因為其年僅33歲,擔心未來的生活質量會因牙齒問題受到影響。
截至發稿前,該投訴在兩大維權平臺上均未得到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的任何回復。
外呼“騷擾電話”有它一份
幾年7月底,人民網精選資訊官方賬號“金臺資訊”,曾深度報道過一篇題為《“種植牙”騷擾電話不斷 上海12345接到大量投訴》的關于上海口腔從業機構撥打騷擾電話的文章。
文章指出,近期12345市民服務熱線近期接到大量投訴,稱“種植牙口腔醫院”騷擾電話不斷,對此,記者展開了針對此利益鏈的相關調查。
“這里是上海種植牙口腔醫院,請問你有沒有牙齒方面的需求”……幾個月來,不少上海市民頻繁接到以上述話術開場的騷擾電話,這些電話大多是由AI語音開場,一旦有人應答,就有人工客服跟進。
“12345”匯總了市民投訴的騷擾電話推薦的口腔診所,涉及鼎植、美田、佳滬、銘植等上海民營口腔診所。一些騷擾電話甚至宣稱可以為市民對接上海全市的民營口腔診所,“每個區都有”。
圖源:新聞綜合頻道“上海早晨”
在這些騷擾電話中,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也赫然在列。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作為一家知名的民營醫療機構,竟然也被投訴參與了類似的電話營銷活動。
記者對多家牙科診所進行了探訪,其中一家牙科診所向記者透露了“內幕”:門診運營部門所獲得的潛在客戶信息,實際上來源于一些合作的第三方機構。這些第三方機構專門負責廣泛地撥打電話,“篩選”出有需求的市民,然后將這些市民的信息轉賣給民營牙科診所,以便進行進一步的營銷邀請,也叫做“AI電話外推”。
圖源:新聞綜合頻道“上海早晨”
據一家提供“AI電話推銷”服務的第三方機構工作人員介紹,這種“AI電話外推”服務,在行業內被稱為“預設AI”,一旦篩選出有需求的市民,上述信息將以“每條100元”的價格出售給合作的牙科門診。
據悉,外呼軟件通過“隨機撥打”的方式,幾乎撥打了所有上海市民的電話號碼,聽起來工作量很大,但實際上計算機系統撥打電話的“效率非常高”,“一天可以撥打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條電話。”
圖源:新聞綜合頻道“上海早晨”
由于需要對第三方機構提供的市民信息進行進一步的營銷,這就要求民營牙科診所也要配備相應規模的電話營銷團隊。記者在一些招聘網站以“牙科網絡電銷咨詢”為關鍵詞搜索,發現上海的多家民營牙科診所正在不斷“招兵買馬”。
深度美業同時調查了解,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建立了一個專門負責電話營銷的團隊,這個團隊的崗位名稱叫做“口腔網電咨詢”,截至發稿前,在某招聘網站上仍然掛載這該職務的照片信息,或可側面印證,盡管這種做法引發了市民的廣泛投訴和不滿,華美醫療美容醫院也仍然在采用這種營銷策略。
又陷“商標侵權案”
近日,上海知產法院審結“成都華美”訴“上海華美”案,并公示,作出駁回上訴,維持一審法院確認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部分行為侵權并賠償損失的判決。
成都華美牙科公司訴稱,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在企業名稱中使用“華美”作為字號,構成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的不正當競爭。同時,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在其經營場所、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處大量突出使用“華美”“上海華美”“華美齒科”“華美整形”等帶有“華美”的文字標識,將“華美”“上海華美”作為關鍵詞用于百度競價排名推廣,侵害了成都華美牙科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使用“華美”作為企業字號并無主觀惡意,不構成擅自使用他人企業名稱。
然而,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在某些情況下使用“華美”標識,容易使公眾產生混淆,構成商標侵權。
圖源:上海知識產權法院
在本案中,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的企業名稱中沒有“齒科”、“整形”字樣,2007年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在其經營范圍中亦去除了口腔科,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所使用的“華美齒科”“華美整形”,并非對自身企業名稱的規范簡稱。其在經營過程中突出使用“華美齒科”“華美整形”,已構成商標意義上的使用,且“華美”文字與涉案注冊商標或其文字部分相同,“齒科”“整形”與涉案注冊商標核準使用服務相同,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混淆或誤認,構成對成都華美牙科公司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因此,一審法院判決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停止侵權行為,并酌情確定賠償額。
圖源:天眼查
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上海知產法院二審認為,盡管雙方均無搶注商標的意圖,但企業名稱中的字號在突出使用時,應避讓在先合法注冊的商標,避免市場混淆。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突出使用“華美齒科”“華美整形”等,構成商標意義上的使用,容易引起混淆,維持原判。
由于成都華美牙科公司因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商標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失及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的獲利等均無法計算,一審法院綜合考慮成都華美牙科公司、上海華美醫療美容醫院的經營規模、經營時間、經營狀況和知名度等情況,酌情確定賠償額。
19年老店何至于此
上海華美醫療美容自成立至今,已走過19年的歷程。然而,這漫長的歲月并未完全轉化為正面的行業聲譽。據公開資料顯示,華美醫療美容曾面臨高達17次的行政處罰,這些記錄無疑使其專業性和合規性飽受質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因冒充公立醫院,在競價廣告中使用誤導性關鍵字,而被央視新聞頻道曝光的事件。這一行為不僅違反了廣告法規,更觸及了醫療誠信的底線。
圖源:天眼查
盡管歷經多次處罰,華美醫療美容在網絡平臺上的投訴依然層出不窮,其營銷手段也頻繁受到業界的詬病。在醫美口腔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華美醫療美容似乎選擇了通過激進的營銷策略來吸引客戶,但這種做法卻忽視了消費者隱私權的尊重和保護。
深度美業認為:為了建立良好的行業口碑,華美醫療美容應當重視服務質量,并建立快速響應的售后服務機制。在消費者對醫療服務合規性要求日益嚴格的當下,僅靠營銷手段拓展客戶群,而忽視服務質量的提升,終將難逃被市場淘汰的命運。畢竟,在醫療美容領域,消費者的信任和滿意度才是機構長期發展的基石。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