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2月26日訊(通訊員 鄧鳴)近日,長沙市第三醫院(湖南大學附屬長沙醫院)胃腸外科、臨床營養科、內分泌代謝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協同配合,為一位18歲、體重103公斤、BMI(身體質量指數)達35.3kg/ m2的重度肥胖女性患者完成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幫助她踏出邁向健康生活的第一步。18歲的小玲(化名)正值青春年華,卻因體重問題飽受困擾。因為重度肥胖,小玲出現了高脂血癥、肝功能異常、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綜合征及代謝綜合征等諸多并發癥,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對她的日常社交與心理健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原本開朗的小玲逐漸變得沉默寡言。小玲多年來嘗試過飲食控制與運動減肥,但體重仍然居高不下。全家為此焦慮不已,幾經輾轉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希望通過手術方式實現減重。普通外科二十四病室(胃腸外科)主任李江寧帶領團隊經過詳細評估,認為小玲符合“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手術指征,建議其手術治療。為確保手術安全,胃腸外科聯合麻醉科、臨床營養科、內分泌代謝科等組成多學科團隊,為小玲制定了個性化圍手術期管理方案,涵蓋術前心理疏導、術中精準操作及術后長期健康追蹤。在充分術前準備后,李江寧團隊便為小玲實施了“腹腔鏡袖狀胃切除+美容縫合術”,切除了85%的胃體積,使胃容積縮小至約100毫升,術中出血不足20毫升。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小玲在術后第2天就恢復了流質飲食,出院時體重已下降4公斤,精神狀態煥然一新。接下來,胃腸外科還將對小玲的減重效果做長期隨訪追蹤,并予以健康指導,幫助她規律飲食、規范運動,確保達到良好的減重治療效果。李江寧介紹,袖狀胃切除術是通過減少胃容量,降低刺激產生饑餓感的激素分泌,不改變胃腸道的生理狀態,不以干擾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過程而達到減輕體重、降低血脂和血糖的目的,手術無需進行腸道重建,因此長期來看不會有因維生素缺乏而產生貧血、骨質疏松等后遺癥的風險。近年來,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被國際公認為肥胖治療“金標準”之一,它具有微創高效的特點,無需開腹,僅通過4~5個小切口進行操作,疤痕隱蔽,術后恢復更快;手術可有效改善代謝,降低饑餓感,同步緩解脂肪肝、睡眠呼吸暫停等肥胖相關疾病;配合術后飲食管理,可持續減重并維持健康體態,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心態。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作為慢性疾病中的獨立病種及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癥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肥胖不僅是外貌問題,更會誘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對于BMI≥32.5kg/ m2且常規減重無效的患者,手術是安全有效的選擇。”李江寧表示,減重是一個復雜、特殊的過程,有的肥胖患者處于疾病狀態,單純依靠飲食、運動達不到減重效果。長沙市第三醫院針對肥胖癥患者建立了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內分泌代謝科、臨床營養科、胃腸外科等多學科共同配合,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療;對于青少年肥胖患者綜合評估身心狀況,提供包括減重治療、營養計劃與運動指導等科學的健康管理服務,助力肥胖癥患者重塑健康人生。
相關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