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星島環球網4月10日報道,美國國債市場驚現拋售風暴,10年期美債收益率短短一周從3.9%躥升至4.5%,3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是沖破5%,創近二十年新高,全球金融市場隨之震蕩,而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成為這場風暴的導火索。特朗普政府4月2日宣布對多國加征“對等關稅”,全球市場瞬間陷入混亂。起初,部分資金為避險涌入美債,短暫壓低債息。
但很快形勢逆轉,從4月7日起,投資者瘋狂拋售美債。美國國債價格暴跌,收益率急劇上升,這種恐慌迅速蔓延至日本、英國等國的債市,全球金融市場哀鴻遍野。美債為何突然失寵?背后有三大關鍵原因。其一,通脹風險升溫。特朗普加征關稅本意保護國內產業,卻推升了國內通脹壓力。密歇根大學4月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對未來一年的通脹預期已升至5%,創三年新高。
特朗普(資料圖)
在通脹面前,美債固定收益顯得“縮水”。若美債年收益4%,物價一年漲5%,實際購買力反而虧損,投資者自然不愿再為美債買單。其二,華爾街萬億美元杠桿交易失控。華爾街對沖基金通過借入巨額資金,押注美債期貨和現貨微小價差,杠桿率高達100倍。市場平穩時可賺小錢,一旦波動,便引發連鎖反應,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流動性缺失,投資者紛紛逃離美債市場。
其三,中國的反制舉措帶來的市場擔憂。4月11日,中國宣布對美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征125%報復性關稅,強硬回擊美方施壓。雖中方未表明是否動用美債反制,但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日英三大債主已連續兩個月拋售美債。中國作為美國第二大債主,手握萬億美元美債,既是潛在風險,也是戰略籌碼。若大規模減持,美債價格可能崩盤,推高美國政府融資成本,甚至重演2008年金融危機。
美國股市(資料圖)
在這場美債拋售潮中,中國卻顯得格外“淡定”。從數據來看,雖然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減持美債,但此次并未進行大規模拋售。這背后有著諸多考量。一方面,大規模拋售美債可能導致美債價格暴跌,中國剩余持倉價值也會受損,可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另一方面,美債市場崩盤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持有的其他美元資產及出口市場也會受到波及,難以獨善其身。
此外,美債收益率飆升已導致美元貶值壓力,帶動人民幣升值,這可能削弱中國出口競爭力。與此同時,特朗普的一系列舉措對美國股市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特朗普的言論宛如美股的“晴雨表”。中美關稅戰爆發后,美股持續下跌,馬斯克旗下股票市值蒸發數千億美元。4月9號美股開盤前,特朗普在社交平臺建議買入,并宣布關稅90天“暫緩期”計劃,美股開盤后三大股指猛漲。
特朗普(資料圖)
然而,特朗普隨后又向其他國家發出威脅,導致剛漲起來的股市再度暴跌。之后特朗普開始新一輪“救市”,反思關稅政策、表示希望同中國達成協議、對部分產品加征的對等關稅進行豁免等,這些舉措雖可能暫時利好美股,但從長遠看,政府對股市的不正常干預行為,可能導致特朗普信用崩塌,關稅政策的反復無常也讓企業苦不堪言。對于美國而言,當前局勢不容樂觀。
美債拋售潮和股市的大幅波動,已讓美國經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前副總統彭斯等紛紛站出來抨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共和黨內部質疑聲也越來越多,白宮電話被打爆,各方都在表達對美國經濟的擔憂。而特朗普卻依然感覺良好,白宮聲稱貿易談判進展順利,15國已遞交協議方案,但這很可能只是“虛假繁榮”。
特朗普自食惡果(資料圖)
在“美國優先”政策下,美國給其他國家預留的回旋空間極小,這種做法只會讓美國經濟陷入更深的困境。在全球拋售美債的浪潮中,中國的“按兵不動”實則是一種高度理性的戰略選擇。中國保留了對美博弈的金融杠桿,避免因激進操作損害自身利益。未來,隨著局勢發展,無論是貿易戰走向,還是美債命運,都充滿不確定性,而美國特朗普政府能否放下“美國優先”執念,成為關鍵所在。世界正密切關注著美國將如何應對這場經濟困局,以及中美關系又將何去何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關標簽: